- 公司動態
新能源系列報道之二:能源危機的終極出路
2014-04-01 10:01:37眼下,全球正面臨著一場能源危機;茉粗饾u緊缺,而因燃燒化石能源導致的全球變暖和空氣污染問題亦日益嚴重。世界各國紛紛把目光投向氣象能源、生物質能、核能等新能源。其中,氣象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及潮汐、地熱等相關次生能源。然而,新能源能否在未來代替化石能源,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動力需求?
世界主要國家新能源開發一覽
美國政府于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核能,隨后核反應堆的數量迅速增加。核能在美國的新能源結構中位居首位,2010年美國的核能發電量占到了全美總發電量的19.59%。
和美國相似的是,德國和法國的核電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無論是能源配比程度還是核電技術都居世界前列。
此外,整個歐洲太陽能的利用率很高,家庭的太陽能熱水、太陽能光伏發電是歐洲人的*愛,用秸稈發電和用城市垃圾提取氫氣和甲烷很普遍。
在芬蘭,“木基燃料”特別流行。人們利用特定技術焚燒木屑、樹皮等林業殘留物、造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木材廢料以及生物淤泥等廢棄物獲取電能和熱能。自1980年至今,丹麥GDP增加了近60%而能源消耗基本維持不變。丹麥政府明確提出,到2030年風能將占能源構成的50%,太陽能占15%,生物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占35%。在瑞典,大大小小的沼氣池遍布全國,大部分沼氣池埋于地下,只能從池上小裝置才能知道地下是沼氣設施,火車、城市公交和出租車大都使用沼氣燃料。挪威是世界上*個把風力發電和制氫氣結合起來的國家。挪威人把風力發電產生的剩余電力用于分解海水,然后把氫氣存儲起來用于發電。
福島事故導致核政策分化
核電是公認的*有發展潛力和*具實用性的新能源,核電不僅成本相對低廉,二氧化碳排放量低,而且原料使用效率高,運行穩定性好。借此優勢,大力發展核能成為很多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重心。
目前,韓國有21座在役的核反應堆,發電量占總需求量的14%,另有7座核電站在建。韓國政府計劃到2040年把核電在總發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40%,以減少對油氣進口的依賴。
同時,越南、肯尼亞、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均持積極發展核電的態度。加拿大、阿聯酋、哈薩克斯坦等資源豐富的國家也堅持發展核電,以實現節能減排和能源供應的多元化。
日本曾是眾多國家之一。在2011年3月之前,日本有55座核電站運行,發電量達到全國電量的三分之一。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泄漏。這使日本發展核電步履謹慎。日本一度關停了所有核電站,盡管2012年又恢復運行了其中兩座。2012年5月25日,日本政府將2030年核電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達到50%的目標降至15%左右。
德國總理*也在2011年5月宣布,德國將在2022年之前關閉現有的17座核電站。*說:“日本把一切都改變了。”德國的問卷調查顯示,人們對政府的決定表示支持,因為59%的人認為,福島的災難可能會在德國重演。
氣象能源被寄予厚望
如果關掉核電站,能源從哪里來?事實上,一些能源需求大國早已開始扶持和鼓勵以氣象能源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試圖探索出未來能源供應的新路。
德國和日本的風能、太陽能利用技術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2000年,德國頒布《可再生能源法》,規定新能源發電可無條件入網,傳統能源和新能源采取非對等稅收;對新能源進行電價補貼,推出促進太陽能開發的“十萬屋頂計劃”。2009年3月,德國通過《新取暖法》,政府提供5億歐元補貼采用可再生能源取暖的家庭。
除了政府在政策和補貼上的大幅支持,發達國家的大企業也積極投身氣象能源的研究和開發,希望在化石能源枯竭的未來搶先獲取通行證。
在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IHI)和東芝公司正著手利用黑潮的穩定能量進行海流發電系統的聯合研發,并確定于2015年開發出關鍵技術,2020年使之產業化。他們將在世界上率先完成海流發電實用化的壯舉。
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低迷,氣象能源還成為經濟危機后增加就業崗位的途徑之一。歐洲風能聯合會2012年4月發布的《綠色增長——風能對就業和經濟的影響報告》顯示,2007年至2010年,歐洲風能行業增加了30%的就業崗位,而同期歐盟的失業率上升至9.6%。預計到2020年,風能行業雇員將達52萬人。
新能源開發無法一蹴而就
和金融危機及歐債危機一并到來的,還有可再生能源行業越來越少的補貼。2010年至2011年,德國的光伏上網電價補貼降低了約40%,2012年又降了15%。德國太陽能行業約5000家公司隨即倒閉。
一旦缺乏政策支持和政府補貼,新能源行業似乎“弱不禁風”。這是因為新能源行業并未真正得到市場的青睞。從資本角度看,新能源實際資本收益遠低于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產業收益。
效益低下則主要源于前期的巨大投入。太陽能、風能等氣象能源缺乏穩定性,傳統電網必須經過更新改造,才能具有更強的新能源接納能力。同時,集中在偏遠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需要完整的傳輸線路才能連接到城市。
此外,氣象能源無法隨用隨取,它更多的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如果在多云的天氣,就無法產生太陽能,而在無風的天氣,也無法產生風能。因此,如果要提高此類新能源的效益,和天氣、氣候相關的監測、評估設施、機制需不斷完善。
正如歐洲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伊萬·霍達奇(Ivan Hodac)所說,新能源全面發展和推廣需要一定時間和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想有效推廣可替代能源,光有技術卻沒有較完善的基礎設施支持是遠遠不夠的。*簡單的例子是,如果發展純電動汽車,就應該有地方給這些電動汽車充電。
上一篇:中國人真在替全世界試吃轉基因嗎?下一篇:我國水處理膜產業市場前景分析
留 言
- 聯系人:華經理
- 電 話:15875999853
- 手 機:15875999853
- 郵 編:570100
- 地 址:海南?谑旋埲A區首利大廈802
- 網 址:
https://hky169.cn.goepe.com/
http://m.csckxx.com